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聚榕城,渡迷津丨潘宏铭教授:精准导向,方能“肠”治久安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7/16 10:05:19  浏览量:1432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19年7月14日,由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承办的第三届海峡肿瘤精准医学高峰论坛迎来了第二天的学术盛宴,三个分会场依旧人头攒动,学习热度不减。

2019年7月14日,由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承办的第三届海峡肿瘤精准医学高峰论坛迎来了第二天的学术盛宴,三个分会场依旧人头攒动,学习热度不减。在福建会堂举办的消化道肿瘤精准诊疗专场,旨在分享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探讨消化道肿瘤的精准诊疗之路。

 
首先,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潘宏铭教授针对2019 ASCO结直肠癌诊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了精彩分享和解读,内容涵盖结直肠癌辅助化疗、围手术期化疗、晚期化疗及免疫治疗方面,现摘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3个月VS 6个月:等效低毒怎么选
 
潘宏铭教授对结直肠癌IDEA研究中高危II期亚组的数据进行了梳理,针对该亚组人群,含奥沙利铂辅助治疗3个月对比6个月的4项随机临床研究的前瞻性汇总分析结果提示:虽然在总体人群,3个月治疗未能显示非劣效性,但3个月治疗的毒性明显减少。针对CAPOX和FOLFOX两个不同的方案,CAPOX的3个月的治疗疗效与6个月方案类似,FOLFOX方案的6个月治疗方案疗效优于3个月方案。因此该项研究结果对于高危II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方案及治疗时长的临床实践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术前VS术后:先发制人莫迟疑
 
在围手术期治疗部分,潘宏铭教授再次重申了新辅助化疗(NAC)的临床意义,包括:增加完全手术切除(R0)的概率,能早2-4个月治疗微转移病灶,获得评估疗效和个体化治疗的机会。随后的FOxTROT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获益,新辅助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对比显著降低分期及减少不完全切除风险,非R0切除率分别为4.8% vs. 11.1%,并且有改善2年复发率的趋势。而在安全性方面,围手术期化疗没有增加外科手术并发症,实际上,降期后的严重手术并发症反而减少了,并不额外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而这项结果大大降低了医患对新辅助化疗不必要的顾虑。

三药VS两药:重拳出击有奇效
 
随后针对晚期初始不可切除结直肠癌的一二线化疗方案选择的问题,潘宏铭教授对TRIBE2研究的结果更新进行了解读并给临床抉择提供了宝贵意见。TRIBE2研究试验组采用三药FOLFOXIRI/贝伐珠单抗,并在PD后再引入相同药物的方案,优于对照组的FOLFOX/贝伐珠单抗序贯FOLFIRI/贝伐珠单抗治疗策略,具体表现在一线治疗中更高的缓解率、更高的R0切除率、更长的PFS,二线治疗中更高的疾病控制率,更长的PFS,初步的mOS分析提示三药联合组相较两药组具有5个月的优势(27.6m VS 22.6m)。然而有喜有忧,在场的与会专家提出了真实世界中三药联合方案的人群选择及副反应方面的问题,潘教授提醒三药联合方案的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神经毒性的发生率确实要高于两药联合方案,因此不能对临床试验数据生搬硬套,还必需关注患者的体力、营养状况等个体化因素。除了我们经常考量的临床因素,VISNU-1研究证实循环肿瘤细胞≥3个也是结直肠癌的预后不良因素之一。因此在精准医疗时代,我们更加需要运用各种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精准诊断,精细化管理,综合考量宏观、微观层面的因素,为患者量体裁衣,实现规范化与个体化结合的精准诊疗。

 
冷热之变:免疫双靶填空白
 
学术报告的最后同样提到了如火如荼的免疫治疗,对于微卫星稳定(MSS)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即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冷肿瘤”,既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此类冷肿瘤的治疗尝试几乎都铩羽而归。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国内外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进行尝试和探索,潘宏铭教授分享了一项Ipilimumab和Nivolumab联合放疗在MSS转移性结直肠癌Ⅱ期临床研究的数据,ORR、DCR较以往单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数据大大改观,后续仍需大样本的III期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以上方案及其他联合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肠”路漫漫,结直肠癌的诊疗依旧有诸多的挑战及瓶颈需要克服,然而潘宏铭教授最后谈到结直肠癌的精准诊疗才拉开序幕,已带来诸多的突破和惊喜,相信未来大有可期!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潘宏铭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