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天府肿瘤大会|林桐榆教授:从质子治疗到AI革命,打造中国肿瘤防治的西部高地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5/6 14:30:22  浏览量:33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4月25~27日在成都召开的第七届天府肿瘤大会上,《肿瘤瞭望》荣幸邀请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林桐榆教授进行专访。林院长以深厚的临床经验与前瞻视角,深入解读质子治疗中心的战略意义,剖析AI在肿瘤诊疗中的现实应用与潜在局限,并分享了对西部医疗同质化路径的思考。更为难得的是,他为青年医生提炼出“传承、创新、协作、发展”的成长箴言,为行业未来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脉络。

编者按:在肿瘤防治领域,精准化与智能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诊疗格局。随着质子治疗中心的启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我国西部地区的肿瘤诊疗水平将迎来新的里程碑。
 
4月25~27日在成都召开的第七届天府肿瘤大会上,《肿瘤瞭望》荣幸邀请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林桐榆教授进行专访。林院长以深厚的临床经验与前瞻视角,深入解读质子治疗中心的战略意义,剖析AI在肿瘤诊疗中的现实应用与潜在局限,并分享了对西部医疗同质化路径的思考。更为难得的是,他为青年医生提炼出“传承、创新、协作、发展”的成长箴言,为行业未来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脉络。
 
林桐榆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首席专家、博导、教授、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首席专家、博导、教授、主任医师
●国家杰出医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组长
●国家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CSCO罕见肿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淋巴瘤联盟副主席
●中国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监事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国家医疗事故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临床医学中心和国家级人才评审专家
●中央、省市干部保健专家
●四川省医学会副会长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荣誉主委
 
肿瘤瞭望:本届大会上四川省肿瘤医院质子治疗中心正式启用。请您谈一谈这一举措的背景及意义?

林桐榆教授:肿瘤治疗已进入精准化时代,这需要多学科协作的个体化诊疗模式。质子治疗作为精准放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应用标志着肿瘤治疗技术的进步。
 
在外科领域,我们已实现亚毫米级精度的肿瘤切除手术,这得益于手术机器人的应用,使医生能够清晰辨识微小血管结构。同时,我们配备了杂交手术室,通过术中影像实时评估,必要时可立即补充切除手术或进行术中放疗。
 
而从放疗技术发展历程来看,从2D放疗到3D放疗,再到影像引导放疗,直至现在的质子治疗,体现了技术的持续进步。我很高兴看到本次四川省肿瘤医院质子治疗中心正式启用,这标志着我国西部地区肿瘤精准放疗的新起点。
 
当前全球肿瘤学界都在探索如何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有机结合。但要实现真正的个体化治疗,需要像“海陆空”联合作战一样,整合外科、放疗、内科等各学科优势,形成综合治疗体系。这需要全国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从而真正提升肿瘤诊疗水平。
 
肿瘤瞭望:您在本次大会上汇报了《人工智能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与思考》。目前在AI在肿瘤诊疗领域有哪些应用前景及局限?

林桐榆教授:在肿瘤诊疗领域,AI技术正在带来革命性变化,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从诊断层面来看,AI在影像学、病理学和内镜检查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其诊断准确性甚至可超越部分基层医生水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医生角色将被完全取代,而是需要转型为“核查医生”,负责验证AI输出结果的准确性。
 
在治疗层面,AI的影响同样深远。在外科领域,虽然目前的机器人手术系统还停留在机械臂阶段,但未来与AI深度结合后,将实现微米级精度的操作,显著提升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在放疗计划制定方面,AI系统也已展现出超越部分医生的能力。而在肿瘤内科,那些仅会机械遵循指南的医生可能面临挑战,参与指南制定的专家型医生才有一定竞争力。
 
然而,AI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仍存在明显局限:

1.数据局限性:AI系统的判断完全依赖于输入数据,容易受到数据偏差的影响;
 
2.信息孤岛问题:全球范围内缺乏统一的医疗数据共享机制;
 
3.罕见病诊疗困境:对于罕见肿瘤或复杂病例,AI缺乏足够的经验数据;
 
4.伦理责任认定:当AI出现错误时,责任归属难以界定;
 
5.创新性不足:AI无法像人类医生那样进行医疗冒险和创新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AI的发展离不开临床实践的持续滋养。就像棋类AI需要不断输入高水平对局才能进步一样,医疗AI也需要通过临床试验获取新的知识。因此,AI在肿瘤诊疗领域的真正价值,在于与临床医生形成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未来,我们需要在充分发挥AI优势的同时,继续重视临床医生的专业判断和创新思维,共同推动肿瘤诊疗水平的提升。
 
肿瘤瞭望:四川省肿瘤医院作为我国西部的肿瘤诊疗中心,在推动AI诊疗实践过程中,您认为川肿应如何发挥“技术锚点”作用,以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AI诊治标准化?

林桐榆教授:作为西部领先的肿瘤诊疗中心,四川省肿瘤医院肩负着推动区域医疗同质化的重要使命。目前我院在全国肿瘤专科医院排名中位列第四,持续保持着西南和西部地区的领先地位。这一地位决定了我们必须发挥"技术锚点"作用,带动整个区域诊疗水平的提升。
 
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我们正着力构建三大核心能力:首先,通过AI技术实现远程诊断支持,包括影像学和病理学的实时传输与会诊;其次,开展远程治疗指导,涵盖外科机器人手术、放疗计划制定和肿瘤内科治疗方案优化;第三,建立持续教育体系,特别是针对边远地区医生的能力提升。
 
然而,这一进程面临着多重现实挑战:医保支付体系尚未完全适应AI诊疗模式;基层医生的角色定位需要重新思考;急诊肿瘤患者的特殊需求不容忽视;以及持续的AI技术迭代带来的资金投入压力。
 
要实现真正的区域同质化,需要各级医院和政府部门形成合力。作为区域龙头医院,我们正积极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既要发挥技术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实际可行性,真正推动西部肿瘤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肿瘤瞭望:若给青年医生一些关于AI时代的寄语,您最想传递哪些核心理念?

林桐榆教授:在AI时代,我想对青年医生们说几句肺腑之言。医学事业需要传承与创新并重,协作与发展同行。
 
首先,虚心传承是成长的基石。老一辈医生用亲身经历积累的宝贵经验,特别是那些走过的弯路和失败的教训,都是你们快速成长的阶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会看得更远,但切记要打牢基础,否则爬得越高,摔得越痛。
 
其次,勇于创新是时代的召唤。你们这一代医生比我们更聪明,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更强。在智能医疗时代,要善于运用AI等新技术工具,但更要保持清醒的判断力,明白AI并非完美无缺。
 
最后,团结协作是成功的关键。医学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事业,需要科室内部、不同科室之间乃至医院之间的密切配合。切忌个人英雄主义,医学进步靠的是团队力量。记住,贬低他人不会抬高自己,只有携手同行,才能共同推动中国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
 
青年医生们,你们承载着中国医学的未来。希望你们既能虚心传承,又敢大胆创新;既有个人的聪明才智,又有团队的协作精神。这才是AI时代优秀医者应有的品格。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肿瘤防治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