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马飞教授:浅谈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患者管理及肿瘤呼吸病学学科发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2/11/8 16:28:32  浏览量:636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日前,由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琼海博鳌肿瘤创新研究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2022年乳腺癌规范诊疗与质量控制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编者按:日前,由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琼海博鳌肿瘤创新研究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2022年乳腺癌规范诊疗与质量控制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请他就《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诊疗专家共识》、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患者管理及肿瘤心脏病学学科建设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
 
肿瘤瞭望:日前,《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诊疗专家共识》发表于《中华肿瘤杂志》,请马飞教授介绍一下此共识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编写的,共识的发表有何重要意义?
 
马飞教授:随着越来越多的抗肿瘤创新药物进入临床,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但与此同时,患者的医疗需求和健康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其中就包括患者对于肺毒性的救治需求。一方面,肺毒性会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疗效,可能被迫导致患者治疗中断,甚至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危险。另一方面,免疫性肺炎有着较高的致死率,促使我们在临床上越来越重视抗肿瘤药物或者放射治疗等手段所带来的肺毒性。
 
肺毒性是当前临床上肿瘤治疗中需要重视的不良反应,但肿瘤科医生受专业属性限制,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了解较少,肺毒性就成为了肿瘤患者临床治疗的痛点和难点。此时,就需要呼吸科专家共同进行救治。既往,呼吸科和肿瘤科间的交流较少,随着患者的临床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需要我们建立肿瘤患者肺毒性救治的绿色通道,加强肿瘤科和呼吸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交叉学科间交流的第一步就是共建及编撰一部跨专业的学术指南和共识。这一方面对肿瘤医生的诊疗行为有保障,另一方面也能吸引更多的呼吸疾病专家关注肿瘤治疗相关肺疾病实际问题的解决,让更多的呼吸领域专业人士参与到治疗决策和学科建设中来。因此,在王辰院士、徐兵河院士等全国肿瘤专家和呼吸疾病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诊疗专家共识》完成了编纂并成功发布。目前,其中文版已经在肿瘤学权威杂志《中华肿瘤杂志》上发表。同时,我们也收到了呼吸病领域期刊的约稿,其英文版也即将发表。该共识的发表能进一步推进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共同助力肿瘤防控事业。
 
肿瘤瞭望:不同类别的抗肿瘤药物所致间质性肺病(DILD)发生率不同。作为肿瘤科医生,请您根据多年诊疗经验,介绍一下DILD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如何对高危人群进行识别和监测?
 
马飞教授:抗肿瘤药物所致间质性肺病并不是新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既往的治疗中,我们发现化疗药物也会导致肺毒性,如博莱霉素等。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等抗肿瘤靶向药物也可导致肺毒性,有较高的间质性肺病发生风险。PD-1/PD-L1单抗等免疫治疗药物所带来的免疫性肺炎发生率较高,甚至会危及生命,我们在临床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T-DXd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和HER2低表达乳腺癌领域取得了卓越的疗效,但是其前期开展的临床研究中,患者出现过因间质性肺病导致的死亡,这引起了全球对肺毒性的特别关注。但随着我们对间质性肺病研究的深入,发现间质性肺病是可管可控的。这就使得在目前的临床研究中,间质性肺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有所降低,也增加了医患使用T-DXd治疗的信心。
 
作为肿瘤科医生,我们要加强对患者抗肿瘤治疗中肺毒性的管理。第一,识别基础肺疾病患者,如肺气肿、气道高反应性人群等。基础肺疾病患者是DILD的高危人群,临床治疗中应加强对肺毒性人群的预防、识别和管理。第二,关注接受化疗、放疗等易导致药物性肺损伤的患者,识别DILD的高危因素。一些治疗手段易导致DILD出现的,因此,作为临床医生,我们要对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充分的了解。放射性的肺损伤、免疫力低下等容易罹患感染性肺炎的患者,及同一个患者身上有多种危险因素都是我们需要进行重点关注的。
 
第三,对于DILD患者,肿瘤科医生需要进行积极的早期救治。在特殊的情况下,需要给患者建立会诊绿色通道,使得患者接受到规范、科学的诊治流程,是我们肿瘤科医生努力的方向。
 
肿瘤瞭望:随着“多学科诊疗”模式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出现,如肿瘤心脏病学等。请马飞教授谈谈今后应如何做好肿瘤呼吸病学的学科建设及患者管理?
 
马飞教授:在《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诊疗专家共识》制定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如肿瘤科医生对呼吸系统疾病知识了解较少,呼吸系统疾病专家没有充分意识到许多肺疾病是由肿瘤或肿瘤治疗所致。随着交流的深入,呼吸科和肿瘤科医生的观点得以改变。因此,我们通过学科交流、促进和融合,努力形成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肿瘤呼吸病学,并形成体系的诊疗规范,来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
 
此外,通过两个科室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还致力于建立患者救治的多学科会诊制度,对出现肺毒性的患者进行及时、规范的诊疗,并保证患者更好的回归到肿瘤治疗当中。通过肿瘤和呼吸疾病诊疗专家的合作,达到更好的抗肿瘤效果和治疗安全性。肿瘤呼吸病联盟的成立,其目的是能够让更多的患者快速便捷的解决问题。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但是通过互联网医疗或者智慧医疗的模式,也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偏远地区的这些患者,并共同推进学科发展,最终达到服务肿瘤患者的目的,让我们的患者不仅活的更长,而且活的更好。
 
马飞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治疗中心主任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委会秘书长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委会副主委
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规范委员会秘书长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入库专家
中国药师协会肿瘤专科药师分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分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秘书长
全国女性卵巢保护与抗衰促进工程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总干事长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副理事长
北京市肿瘤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肿瘤化疗质控专委会主委等职
Cancer Innovation主编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称号。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